↓↓ 添加客服,1V1报考指导 ↓↓
2023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预约10月发布岗位表并组织统一报名,四川省考分为上下半年,一年有两次报名机会,上半年于1月3日发布公告,2月25日笔试,下半年计划于10月报名,11月组织笔试,笔试科目为行测+申论,部分地区会加试藏语、彝语考试,部分岗位会加试专业科目,但最后笔面试折合总分为100分。
四川公务员报考职位筛选(全)
一、历年公务员考试公告及岗位表汇总
年份 | 公告发布 | 公告 | 职位表 | 大纲 | 招考人数 | 报名时间 | 考试时间 | 成绩查询 | 面试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23下 | 10月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11月 | 查看 | 查看 |
2023上 | 1月3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7089 | 1月4-10日 | 2月25日 | 2023年3月27日 | 4月20-23日 |
2022下 | 10月25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4624 | 10月26-11月1日 | 11月26-27日 | 2022年12月下旬 | 1月13-15日 |
2022上 | 2月23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8675人 | 2月24日-3月2日8:00 | 3月26日 | 4月29日 | 5月20日至22日 |
2021下 | 10月12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2335 | 10月14-20 | 12月18日-19日 | 1月18日 | 2月18-20 |
2021上 | 2月22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7145人 | 2月24日-3月2日 | 3月27日 | 4月29日 | 5月21日-23日 |
2020下 | 10月28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1074人 | 10月30-11月5日 | 12月6日 | 1月8日 | 1月30-31日 |
2020上 | 6月8日 | 查看 | 查看 | 查看 | 8099人 | 6月11-17日 | 7月25日 | 8月26日 | 9月17-20日 |
二、四川公务员考试流程
报名条件: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、非在职人员,年龄在18-35周岁
报名流程:网上报名-资格初审-报名缴费-职位调整-准考证打印-笔试-笔试加分-成绩查询-面试
笔试科目: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和《申论》,每科卷面满分100分
笔试成绩: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成绩×30%+《申论》成绩×30%+笔试加分
考试总成绩:按满分100分计算,笔试占60%、面试占40%
三、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
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,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,特别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公共科目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。其中,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,考试时限120分钟,满分100分。申论为主观性试题,考试时限180分钟,满分100分。
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、言语理解与表达、数量关系、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。
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、综合分析能力、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。
四、四川公务员笔试练习题
【背景链接】
9月16日,科技部通报9起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处理结果。其中有7起涉及论文买卖。在这些交易中,均出现了第三方论文代写代投机构的身影。这些机构,以翻译公司、科技服务公司或文化传播公司之名,行论文买卖之实。从论文撰写、选刊投稿、审稿改稿到最终发表,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【热点分析】
长期以来,论文是职称晋升、项目评比以及人才遴选的重要“敲门砖”。但是当论文沦为一种买卖,这不仅破坏了学术生态,造成了虚假、浮躁的科研风气,同时还浪费了社会资源,影响科研创新。
内涵意义:论文,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学术成果。在一定意义上,论文是脑力劳动以及相应体力实验、调研、写作的产品,它以知识增量的形式为全社会的知识发展作出贡献。
影响:论文买卖会对其他科研工作者形成事实的不公平。相比论文写作发表过程中的种种努力,买卖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方式,既不需要大量的实验调研,也不需要繁琐的投稿和不断的修改,同时还会挤压正常论文发表最为稀缺的版面资源。
科研工作者通过论文买卖来发表论文,已完全脱离了科学研究这一初衷。如果任由这种歪风邪气蔓延,自然会有更多人在结果导向的功利化驱动下相互传染,这将会在学术界形成一种不良的浮躁风气,损伤到整个学术生态,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科研质量。
重“量”轻“质”,缺少实际意义。买卖而来的论文往往不具备有效的知识增量,在金钱刺激下的快速论文产出往往只追求“量”而不是“质”,例如部分论文的代写者只具备初中、高中文凭,所谓论文观点内容完全是拼凑而来,缺少实际指导意义。
原因: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。尽管平台已屏蔽了“论文代写”等关键词,但也只是改头换面,而后续沟通较隐蔽,对方大多要求添加QQ、微信等私聊,有的付款也通过微信等进行,给监管带来了不便。
需求与供给。从需求看,硕士、博士生甚至包括高校教师及高校外的科研人员等,部分人员为了在评奖等过程中追求更好的利益,而选择走捷径,发生作假。
从供给看,代写代发论文的风险较低而回报高。相较收益,其成本较低,收益大部分归中介所有,写手获得的较小收益。需求旺盛,供给源源不断,监管难点多,多重因素交加使得互联网论文代写代发平台仍层出不穷。
【参考对策】
强化对学术期刊的监管。论文买卖催生出“灰色产业链”,严重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形象,腐蚀了编辑队伍,成为学术腐败的温床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监督管理,斩断当前中介和杂志社串起来的灰色产业链。同时,要完善期刊准入和退出机制,建立期刊黑名单制,进行有效管理,并禁止期刊发表论文收取版面费。
加大对论文写手、买方的打击力度。“对于代写论文、买卖论文的行为,要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查处,同时要健全相关法规和学术诚信体系,形成完备的制度约束,实行论文造假“一票否决制”。
继续推进和完善科研人才分类评价制度。对于教师、医生等专业科研人员,要破除“以论文论英雄”的评价机制,建立科学、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,防止科研人员迫于职称晋升、业绩改善等压力,搞论文造假、抄袭或代写,鼓励和引导他们做周期长、有原创性、前瞻性的课题。
(编辑:Libinu)贴心微信公众号
四川公务员微信群